您還記得您的第一台刀嗎?
我們想像中每個人的第一次可能是充滿了驚慌與恐懼,並且印象深刻。不過,至目前為止,所問過的醫生都會在思考了很久以後說:我不太記得了。曾經我想過那也許是他們長久的訓練後,自然對於手術這件工作越來越熟悉,而得以從容的面對。但在賴永隆醫師分享新聞「林澄岑醫師逝世三年,重回母校在當大體老師」後才恍然,也許原來他們的第一刀不是在活著的人體上,而是從一具「大體老師」開始的,以至於那一台活生生的人體手術,在記憶中顯得如此模糊。
所謂的大體老師,是指供醫學院學生在解剖課中使用的捐贈的遺體。經過一年的防腐,兩年的存放,才能夠正式的被「啟用」。他們是讓醫學院學生認識人體的一課,是真正的第一台刀,也是一位真正傳授「身教」的老師。而這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是侃侃而談的分享著自己的成功經驗,而是沉默的、讓學生學習錯誤和失敗,並從中開始累積醫療經驗。
賴醫師說,數年前他也簽署了捐贈大體的志願書,他告訴了太太這件事,太太一開始是訝異的,然而賴醫師說:「我身為醫生,不能在恩師(羅慧夫醫師)的期望下,留在教學醫院裡持續的貢獻,至少我用人生的殘值,或可做一點奉獻。」而在一個月後,他的太太也簽署了大體捐贈志願。
不論在長庚醫院或是在群英集團當中,賴永隆醫師都是許多醫學生的老師,他慷慨的與他們分享手術的經驗,並且熱心的給予指導。所以,當他有這麼一段似乎辜負了恩師期望的述說,也讓我們感受到醫療人員肩上沉重的使命感,也很感佩他的決定。
或許對於這些大體老師來說,這只是給予醫學生一個學習的機會與經驗,然而,這樣的決定實際上對你我這樣一般的民眾也有很深的影響。未來我們都將歷經不一定是整形的手術,包含生、老、病、死的治療。在醫生的每一個治療當中,都有這些大體老師嘉惠於我們的恩澤。
保留全屍是傳統文化深植於我們心中的一個觀念,然而,觀諸自然,果實成熟了,落到了田裡,將再度展開枝枒;興許在百年後成了供人乘涼的大樹,死亦是生。感謝這群願意貢獻自己軀體的老師,我們也相信這堂生命的課程會持續領航醫療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