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顫抖的手|賴永隆醫師回憶錄
1973年9月26日中秋過後,背著幾十公斤的綠色軍用帆布背包返鄉,步履沈重,傍晚時刻走進村庒田埂,瞥見滿頭斑白的母親正在煙草田裡處理農務,秋風吹來陣陣的涼意,心底莫名的酸疼,我低聲喊著:媽!我退伍了。… 深入閱讀
1973年9月26日中秋過後,背著幾十公斤的綠色軍用帆布背包返鄉,步履沈重,傍晚時刻走進村庒田埂,瞥見滿頭斑白的母親正在煙草田裡處理農務,秋風吹來陣陣的涼意,心底莫名的酸疼,我低聲喊著:媽!我退伍了。… 深入閱讀
那一拳,對不起那位無辜的出氣筒,若有機會一定會當面道歉,也很感念那名預官幹事。那一拳,也打醒了自己。回首,感謝那些在人生旅途上誠心幫助我的人;不如意時,那些阻礙在面前的人或事,也值得感謝,因為有他們,才讓我得以轉向在自己的路上更往前邁進。… 深入閱讀
談起住院醫師的生涯,現在的年輕醫師會以為我在「講古」,也可能認為我在倚老賣老,不過、走過那年代的應該可以幫我做證;比起在訓練中心服兵役時的心理壓力,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深入閱讀
「老賴!聽說長庚外科是魔鬼墳場,如果你可以在那邊待過一個月,我輸你十萬元。」… 深入閱讀
原本社會賦予醫生的神聖任務就是出自於愛,而愛可以有很多的形式與面向,不是非得在身體機能的修復或生命的拯救上才有行醫的價值,走在美容外科的道路上,只要出於善意與愛,以手術刀重建人的外表而拯救低落的人心,從泛商業化的美容外科的紅海中堅守醫療的品質與價值,我相信美容外科醫師也可以成為這個領域中的史懷哲。… 深入閱讀
1970年代有首廣東歌曲叫「天才與白痴」,歌詞是這樣寫的:「呢個世界上,有精仔、有懵仔……邊個係天才……癲仔…… 。」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缐之隔。」實習那一年,某月輪值到松山療養院,稍稍體會了。… 深入閱讀
說起當醫生的感覺,連過去的自己也沒曾想過我將有這般的轉變,久違而見證過我曾經的荒唐歲月的人恐怕更加訝異。
記憶裡有段偶遇的插曲:那日有人忽然用力地抓緊了我的醫師袍,很努力地端詳著我,不可置信的一問:你真的是輔仁中學畢業的那個賴永隆嗎?你真的當醫生了嗎?那是高中時期的同黨,畢業十年未曾再見,再見時我已恍若兩人。… 深入閱讀
有部電影「非常手段」描述一位著名的神經外科醫師,為了想幫助千萬脊髓受傷行動不便的病患,衷心研究神經再生術,但他卻以街頭流浪漢作為實驗對象,先切斷其脊髓再行神經再生實驗,故事以他想作好事卻用錯方法(Do the right thing with wrong way)作結,也實在值得深思。… 深入閱讀
悼以巴圍牆,曾經,經過這裡,即興就是美麗,掩不住,哀愁的心底… 深入閱讀
大學生活很常被形容「由你玩四年」,我們唸的醫學系有七年,不知道能玩幾年?沒進校門,腦袋裡只有憧憬。… 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