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老師是他們醫學生涯中的第一刀,也是始終帶領他們繼續進步的無語良師。」

黃馨慧醫師已經連續四屆參加慈濟醫院與美容外科醫學會所舉辦的解剖課堂,這次特別向我們分享了她的心得。
這場由慈濟大學模擬手術中心、台灣耳科外科醫學會、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及台灣外傷醫學會所共同舉辦的模擬手術課程,邀請了各整形手術領域專家實際示範手術技巧,並透過讓參與的醫師動手演練,引領所有人能更加了解人體、做更安全且有效的手術。
整形外科醫師還需要再次參與模擬訓練?
或許讀者會疑惑,已經習得手術技巧、經歷過多重國家考試和歷練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為什麼還會需要參與模擬手術呢?
我們可以這麼了解:手術和繪畫不同,一刀下去後便不能塗抹修改。
在活生生的人類身體上,我們不能一味的為了追求技巧進步,而罔顧倫理,恣意的嘗試;然而,大體老師卻讓醫師們有機會在嘗試與錯誤中學習。
以身體為課堂的無語良師
在模擬手術的過程中:
- 醫師們能夠不受限於手術傷口的大小,以更清晰的視野了解包裹在層層皮膚組織下,手術操作即將對身體形成哪些破壞;
- 不用顧忌感染控制的限制,開放更多的醫師、以更近的距離觀察手術操作過程;
- 不用擔心手術時間太長所造成的風險,解構手術步驟;
- 容許嘗試與錯誤。
即使他們沒有言語,卻能夠使所有前來學習的醫師獲得最寶貴的經驗。
有需求就會需要更安全的醫療
整形外科專科本來即是人體修復的專家,可以說是從頭到腳、從表皮到骨骼都要能動刀的科別,舉凡燒燙傷後的急救與重建、天生的顏面畸形(唇顎裂、臉型歪斜、小耳症等)、腫瘤的切除與重建、傷口治療,以及受到外傷後接回神經、血管,或者做外觀重建等,都是整形外科專科的領域,不僅止於美容的範疇。
更進一步來說,美容手術畢竟已經是全球普遍的治療選項,當許多人都正在考慮或已經接受美容手術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活在象牙塔內、忽視需求而荒廢技巧。因此,我們很感謝大體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各個需要熟悉人體結構組織的醫師,都能在這場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經驗,並習得新的技巧,或解構手術過程中的眉角。
黃馨慧醫師表示,以Live Surgery的隆鼻手術為例,醫師只能在有限的攝影視野下,觀察示範醫師的手術方法。而大體老師卻能以更開放的傷口,讓所有觀察的醫師更清楚的看見從剝離到取出鼻中膈的過程,視野更清楚。
以傷口僅有針孔大小的肋雕手術來說,在一般的受術者身上,我們無法知道超音波骨刀在皮膚下發生的狀況,但從大體老師身上,醫師則可清楚看見作用的位置,感受超音波產生的震動和溫度,而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優化處置?如何降低術後的不適與風險。
前額拉皮、削骨手術也是刀口極小的手術,在大體老師身上因為刀口大小沒有受到限制,可以得到最清晰的手術視野,充分的去學習並傳承講師們的經驗。
大體老師是沈默的巨人,讓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的醫學生、醫師得以做更安全的手術、發展更好的手術技巧;尤其在傳統「保留全屍」觀念下的台灣,他們自願奉獻的大愛精神更是令人感佩。
醫學的進步不是突發的奇蹟,而是奠基於前人的犧牲、奉獻與努力之上,我們由衷感謝前輩醫師的慷慨分享,也冀望所有累積的經驗,能讓受術者有更優質、安全的手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