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問題

天氣變冷、上下樓梯,關節很痠痛?

退化性關節炎已經不再是「老人病」,愛運動的人、家務繁忙的人或整天面對電腦的白領們,也都是好發的族群之一。不想年紀輕輕就那裏痠、這裡痛,出國旅遊還不能走太久……,以下我們幫大家整理了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問題,從認識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到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如何自我保養?由資深骨科專家沈慶源醫師來為大家解惑!(延伸閱讀:認識免開刀的退化性關節炎療程)

LINE預約諮詢

Q.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

可動的關節構造,除了有韌帶加固關節的穩定度外,當中也有能提供緩衝作用的軟骨及能增加關節潤滑的滑液,就像機械中的齒輪,若一旦滑液分泌異常或軟骨磨損導致緩衝功能減少,便容易出現卡卡不順、發出聲響或有疼痛的症狀,即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

Q.自我判斷是否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 活動關節時,關節會發出嘎嘎聲
  • 久站或久坐會痠痛
  • 維持固定姿勢太久會感覺到關節僵硬、不易活動
  • 運動一段時間後會痠痛
  • 下意識的想避開會疼痛的角度,因而走路姿勢有所改變
  • 特別需要活動到關節的時候痠痛,例如爬樓梯

Q.只有膝蓋會有退化性關節炎?

乘載人體體重的膝關節是最常見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關節之一,但是,除了膝關節以外,經常打電腦而使用到的手指關節,或是腰部、頸部、脊椎、髖關節等可動關節,也都是會發生關節炎的可能部位。

Q.為什麼會有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常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是,除了年齡與組織退化的因素外,還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而同樣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這些因素包含:

  • 年齡
  • 性別
  • 肥胖
  • 職業
  • 曾受過創傷
  • 遺傳因素
  • 先天性關節構造異常

不論是曾經風靡一時的鄭多燕瘦身操、近期的深蹲運動或是日常的慢跑活動,隨著運動風氣漸盛,因為運動過度或不當而導致的退化性關節炎的也不在少數,更遑論以運動為業的運動員,除了運動本身的耗損外,關節的創傷也可能加劇情況的惡化。此外,肥胖或負重的職業,如搬運工人等,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之一。

Q.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會繼續惡化、症狀變嚴重?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很有可能會持續惡化;初期可能只有在活動或負重時感覺到疼痛,漸漸的在靜止狀態下也會有痠痛的感受,甚至導致關節變形、活動困難等。而依據不同的關節炎惡化程度,治療的頻率、方法等也將隨之不同。

更進一步來說:如果已經有了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卻不想要治療,是否可以單純透過保養與保健維持在當前的狀態,而能夠不再繼續惡化呢?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有很多,即便有好好保養,仍難免會需要時常活動這些關節,因此,保養與保健只能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惡化速度,卻難以達到不繼續惡化的目的。

Q.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可以持續運動嗎?

許多人會擔心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是否應該暫停運動以避免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更惡化?

首要確認的是自己是否是在發炎期當中?如果不是正在發炎的狀態下,只要選擇合適的運動並正確的運動,反而能協助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

運動對於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有幾點好處:

  • 維持與增加關節的活動度
  • 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耐力,加固關節穩定度
  • 訓練身體協調與平衡
  • 矯正走路姿勢

選擇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增加關節腔關節滑液的進出,提升關節的潤滑外,運動可以同時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韌性與耐力,提升對關節的支持,使關節更穩定,進一步如能調整正確的姿勢,也能減緩問題的惡化。

游泳或是踩自行車等,都是對於關節負擔較小的選擇,但是也需要注意運動的相關細節,例如運動前需要經過充分的熱身,踩自行車時坐墊高度需要拉高,避免膝關節彎曲角度過大並減少關節施力等,民眾除了可以徵詢專業的運動專家外,也可以在門診中與治療醫師討論正確的運動方式。

Q.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該如何保養?

  • 選擇對於關節負擔較小的運動類型,規律運動
  • 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
  • 控制體重
  • 減少蹲下盤腿的姿勢
  • 減少爬上爬下、提抬或背重物的作業

沈慶源醫師
沈慶源醫師  (群英整形外科 主治醫師)
追蹤群英粉絲專頁
關注群英instagram
關注群英影音頻道
Wechat ID : chicingbeauty

台北市仁愛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 骨科外科主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骨科主任
骨專醫字第000155號

LINE預約諮詢
認識免開刀治療方案

Consultation預約諮詢

目前台北群英針對以下症狀,由資深骨科專科沈慶源醫師提供診療服務:退化性關節炎、髕腱炎(跳躍者膝)、踝關節炎、跟腱炎、 韌帶拉傷、肌腱裂傷、足底筋膜炎、肩關節炎、旋轉肌肌腱炎、五十肩、 高爾夫球肘、肘關節炎、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半月軟骨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等,詳細治療方案須經過醫師門診確認後說明或請洽詢護理客服人員了解可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