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傳藝中心購買的油燈
在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唸教科書是小孩子唯一的工作。小學時過得相當順遂,打從一年級起糊?糊塗的得了第一名,直到六年級最後以縣長奬畢業,怎麼念都是第一名,小孩子沒想那麼多,只有一個畢業班,總共也只不過是三十幾個人,台語俗諺說:溪?無魚,三界娘仔(一種小魚)最大。以現在的話來説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在高度升學主義的壓力下,從小學就開始承受無形的壓力,在改制成國民中學之前,上初中也要考試。打從小學四年級起,下課後還要補習到晚上八、九點。有能力升學的不多,總共十三名,每個月補習費30元,少部分學生還繳不起,有時候老師還要我這個班長幫忙催繳。補習不敢在學校、怕督學査,只能聚集在村莊裡烘焙煙草的工寮上課,下課摸黑回到家都快十點了。
▲收聽電台歌仔戲是早期的娛樂之一
甭說小孩子下課後的傳統遊戲如打彈珠、陀螺、玩紙牌、橡膠筋都沒了,唯一的娛樂只剩下大人們聽收音機播送歌仔戲時,也在油燈下偷聽著。那也是小學階段學歴史的來源。尤其父親管教相當嚴格,除了敎科書,其他都不准看。記得有一次從同學那裡取得一本西遊記,看得入迷卻不敢光明正大的看,放家裡怕被查到,偷偷藏在稻埕旁的稻草堆裡再抽空躲起來閲讀。和現在的家長,小孩未出生就開始聽古典樂,名之為胎教,在地上爬就看圖話書,然後一糸列的童話,甚至於整套的傳記應有盡有。對我來説簡直是奢望。唯一不被禁止的是看報紙、那也是我獲取課外知識的來源。
▲口琴示意
小學沒有美術課和體育課,也沒有音樂課,和音樂的關聯是直到初中自己省了許久零用錢,偷偷買了一支口琴,趁夜晚到屋外自習學會了。因為在我經歷的時空?,那些都是沒出息的。打從出生就無從選擇,從小就被規範在一條狹窄的單行道中向前走。年近七十,知道人生不可能重來,當了近四十年醫生,雖然並不討厭這個職業,但要我重新選擇,我可以肯定的説這絕對不是我的最愛。